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無人配送
事實上,無人配送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
早在四、五年前,國內一眾電商及物流巨頭就已經開始紛紛試水無人配送,期望為自己的商業帝國打造一個完整的智慧物流生態。
2016年,阿裏旗下的菜鳥網絡所研發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在其杭州總部展開送貨測試。京東也緊隨其後宣布其自主研發的無人配送車進入路測階段。
隻是,受製造成本、政策管製、技術等現實條件的桎梏,當時的無人配送設備隻能在室內或園區等封閉或半封閉的場景中運行,根本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運力補充。
而當時間來到2021年,情況似乎已有所不同,無人配送已然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
天時
眼下,智能駕駛賽道正熱,資本湧入,越來越多的新玩家進場,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正謀求轉型的傳統車企,都在帶動整個汽車產業鏈往智能化的未來大步邁進。
供應鏈體係的成熟,不僅有利於形成產業集聚,有效滿足無人配送車的製造需求,還能進一步通過標準化、係統化、規模化的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攤薄單位研發成本,實現降本增效。
地利
與此同時,政府方麵也在持續加大對自動駕駛產業的扶持力度,今年以來自動駕駛已經相繼迎來《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多個立法信號。
具體到無人配送,其作為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衍生的垂直行業,無人配送車輛上路的合法性也已納入政府的探討範圍。
去年年底,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專班牽頭組織了美團、京東、新石器等企業,圍繞無人配送車的設備性能、運行範圍及運營模式、安全保障等進行深入討論,為無人配送車上路安全運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目前,無人配送車上路合法性的有關規定已經被納入北京的相關政策體係中。
近日,北京市設立了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並發布了《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總體實施方案》,鼓勵政策先行區製定無人配送車產品應用標準和管理辦法,研究適用於無人配送車上路行駛的通行規則和交通管理模式,給予相應路權,建立無人配送車運行安全監管體係,解決無人配送車路權和上路管理問題,以推進和培育麵向未來的"無人經濟"新業態。
美團、京東物流、智行者等企業被列為該政策先行區的首批成員單位。
人和
不過,相比產業鏈、政策等配套設施,市場需求和利益或許才是助推產業發展的永恒驅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快遞、外賣等線上消費的增長勢頭強勁。艾瑞谘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產業規模為6536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了39.3%。
文章轉載自:雷鋒網由Soo56編輯
谘詢熱線
17505120369